为构建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新型政企关系,广州开发区、黄埔区正式推出“战略企业家培育计划”,通过“1+4”培育体系整合政府、市场与专业机构三方资源,从区内高成长性、高潜力民营企业中可查证券配资查询,分批遴选多位董事长或总经理,以定制化培育与资源导入,全面提升企业家的战略思维与经营管理能力。
9月18日,该计划正式启动,首批108位民营企业家组成“百人团”,覆盖计算机、人工智能、商业管理等多个领域。计划以三年为一个培育周期,力争实现“三年见成效、六年提层次、九年成气候”。
“1+4”培育体系护航企业家成长
“战略企业家培育计划”由各部门深度参与,整合政府部门、产业园区、知名高校、科研院所、投融资机构、创新创业服务机构等多方优质资源,形成“1+4”培育体系。
据介绍,“1”是指“企业家共同体”成长体系,推动企业家在战略、技术、管理、市场等方面紧密协同,并按照产业系统开展有组织的“生态共同体”成长活动,以自身突破推动企业跃升,实现“个体更强、整体更优”;“4”则指战略企业家甄别、培育、赋能、评估四大体系,实行全方位甄别、全过程陪伴、全要素保障、全维度评价。
该计划着力在人工智能、生物医药、新型显示、智能装备、新能源、新材料、低空与空天等重点产业赛道,锻造一支顶尖战略企业家队伍,培育一批百亿级、千亿级龙头企业,实现“培育一人、带动一企、辐射一业”的目标。
因此,对企业家的筛选标准,涵盖了家国情怀、前瞻视野与战略洞察力、干事创业激情、团结引领力、逆势成长力与战略韧性、企业发展潜力等6个维度,同时结合企业家自评、科技创新实力等综合情况进行考量。
据悉,首批入选企业家将分为“战略擎锋营”“战略砥锋营”“战略蓄锋营”三个培育梯队,依托八大赋能机制——格局、方法、资本、技术、人才、生态、市场与政策,持续跟踪评估企业家成长进度和企业发展情况,动态优化培育策略。
广州开发区党工委委员、黄埔区委常委,组织部部长赵虎指出,战略企业家应兼具开拓创新精神与战略谋划能力。本计划旨在对企业“帮一把、托一手、陪一程”,让企业成长得更快、更好、更有影响力。
“产业领航企业家”全程指导
此次入选首批“百人团”的民营企业家,平均年龄为48岁,具备计算机、人工智能、商业管理等领域的专业能力,涉及23家上市公司,企业知识产权平均达167项。
代表性企业如文远知行,已成长为全球首家获六国自动驾驶牌照并登陆纳斯达克的Robotaxi企业。其董事长韩旭表示,该计划精准回应了企业家对战略视野、风险意识和领导力提升的迫切需求。
从长远来看,该计划有望在黄埔区形成“企业家-企业-产业集群”的正向循环。“百人团”企业家来自多家上市公司和高潜力科技企业,覆盖人工智能、生物医药、新能源等关键赛道。他们的成长将直接带动企业战略升级和竞争力提升,进而强化黄埔区在汽车、新型显示、绿色能源等5大千亿级集群的引领地位,推动产业链向高端迈进。
该计划还聘请了一批“产业领航企业家”, 全程指导培育工作。本次有3位,分别为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洋、广州智光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永喜,以及广州亿航智能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胡华智。
在李永喜看来,独行快,众行远,战略企业家百人团的价值在于“聚势”与“共生”。“我们非常愿意将深耕电力能源领域积累的资源与各位企业家共享,尤其是在电力电子、半导体、新能源等产业链领域,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形成合力。”
同时,黄埔区与10家资源赋能单位签约,提供智库、产业链、金融、创新、人才等支持。这些单位分别为,广州颠覆性技术创新中心,广州工业投资控股集团,中国建设银行广州分行,交通银行广东省分行,招商银行广州分行,中国农业银行广州分行,广州开发区产业基金投资集团,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,粤港澳大湾区技术转移研究院,以及中智广州经济技术合作有限公司。
记者观察到,这有利于构建“政-企-研-金”深度融合的创新共同体。通过引入多类型的赋能单位,该计划打破了传统培育中政府单方面输出的模式,建立起多维度、可持续的资源嫁接机制。这种系统化支持体系,将显著增强区域在科技成果转化、创新人才聚合和金融资源对接上的效能。
中国工程院院士王迎军表示,加强院企合作是推动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的重要路径。“通过与‘战略企业家培育计划’相结合,在黄埔区‘企业出题、政府组局、资源响应’的机制下,共同建立起‘人才-资源-产业’的良性循环生态。”
南都广州新闻部出品
采写:南都N视频记者 莫郅骅 通讯员 孙旭东 杨文强 杨胜强
摄影:南都N视频记者 梁炜培可查证券配资查询
富兴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